谷物是重要的膳食组成部分,是人体既经济又重要的能量来源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日常饮食要以谷物为主,其中每天摄入全谷物、杂豆类食物50-150克。然而我国超过80%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,男性仅13.9克/天,女性仅14.6克/天。
近日,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开展专项调查,揭示了中国花了钱的人全谷物的认知状况。该调查共计获得5259份有效问卷,以20-39岁成年人为主。
尽管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全谷物比精制谷物更营养、健康,但仅有24.6%的花钱的人可以说清楚什么是全谷物。同时,95%的花了钱的人全谷物的营养价值认识不全面,仅有不足15%的消费者知道每天该吃多少全谷物。
根据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,根据加工程度不同,谷物可分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,其中全谷物的特点是保留了谷物的胚乳、胚芽和麸皮,且相对比例与完整谷物相同。它既可以是完整的谷物籽粒,也可以是碾磨、粉碎、压片等简易地处理后的产品。和精制谷物相比,全谷物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E、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,还可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。
丁钢强建议,未来还需要加强全谷物相关的科学传播,比如如何区分全谷物和全谷物食品。
在全谷物消费方面,消费者并未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78%的消费者觉得自身对全谷物知道,且认为健康成人也应该每天吃全谷物,但只有不到一成(9.15%)花钱的人可以做到每天都吃全谷物,而能吃到膳食指南推荐量的更只有5.84%。
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靖认为,我国消费者食用全谷物的习惯还需培养,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倡导消费者增加全谷物摄入。
目前市售全谷物食品最重要的包含早餐麦片、全麦面包等形式,其消费者认知度分别达到70%和83%。从饮食上的习惯来看,78%消费者是通过早餐吃全谷物。
不过,由于花了钱的人全谷物认识模糊,国际上对全谷物食品也没有统一的定义,一些产品有几率存在误导宣传等问题,部分消费者购买的“全谷物食品”可能实际上主要是精制谷物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郭波莉研究员认为,应当从法规标准角度对全谷物食品进一步规范,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,同时便于消费者选择正真适合的全谷物食品。
调查显示,几乎所有消费的人都认为全谷物有健康益处,其中消费者认可度最高的包括改善便秘、有助于减肥、降低糖尿病风险及降低心脏病风险。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谭斌首席研究员认为,目前我国人群肥胖率及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,要逐步倡导消费者食用全谷物食品,让全谷物的消费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提升消费者健康水平。
营养价值高、有益健康是促使消费者购买全谷物产品的重要的因素,但调查发现,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知道怎么选择全谷物。73%的消费者只是通过食品包装上是否有“全谷物”“全麦”“膳食纤维”等文字或图标,来判断是否是全谷物食品,很容易受到误导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,老百姓对全谷物的健康益处非常期待,但到底什么是全谷物、如何明智的选择全谷物是他们的一大顾虑,所以更加明确的标签标识是目前要重点考虑的。
此外,全谷物口感不佳、烹饪麻烦是阻碍消费者购买全谷物的根本原因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建议,应加强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的研发创新,开发符合我国谷物消费特点与习惯的全谷物食品,帮助老百姓吃到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的全谷物食品。
市售全谷物食品种类非常之多,但公众在购买时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“选择困难”。消费者希望有更多全谷物选择,同时也期待知道更多有关全谷物的科学指导。另外,65%的消费者期望在宣传全谷物时可以基于科学证据,不要夸大功效。
对此,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:“从健康角度和节约粮食角度,鼓励消费者多食用全谷物和全谷物食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要真正让我们消费者和行业双赢,必须以科学为基础规范行业发展和引导消费者的选择。”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